中國貿促會于2025年4月2日(星期三)上午在北京舉行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專題新聞發(fā)布會。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介紹中國館有關情況,李慶霜副會長和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部(國展局和世博會事務辦公室)部長鄔勝榮回答記者提問。中國貿促會新聞發(fā)言人孫曉主持專題新聞發(fā)布會,以下為新聞發(fā)布會實錄。
孫曉: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中國貿促會新聞發(fā)布會,我是中國貿促會新聞發(fā)言人孫曉。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開幕在即,中國館也將于世博會正式開園之際如期開館。今天我們邀請到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女士,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fā)布會的還有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部(國展局和世博會事務辦公室)部長鄔勝榮先生。
首先,我們請李慶霜副會長介紹大阪世博會中國館相關情況。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
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與大家見面。首先,我謹代表中國貿促會,向長期以來關注支持貿促事業(yè)發(fā)展的各位媒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綜合類世界博覽會已有170余年歷史,被譽為“全球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是世界各國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和社會繁榮進步的重要平臺。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以“構想煥發(fā)生機的未來社會”為主題,將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國參展大阪世博會工作。中國貿促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會同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以及中宣部、外交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0個部門成立中國館籌辦工作機制,統(tǒng)籌各方資源,扎實推進中國館籌備工作。目前,各項工作已基本就緒,中國館將于4月13日大阪世博會開園之際正式開館。
中國館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會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中國館將圍繞“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fā)展的未來社會”主題,以“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為敘事主線,展示5000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tǒng)生態(tài)智慧,展現(xiàn)新時代綠色發(fā)展的理念與成就,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本屆中國館主要有四方面顯著特點:
一是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彰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智慧”。中國館建筑以古代重要文化傳播載體—竹簡為設計靈感,巧妙融合竹子、漢字、書卷等寓意豐富的文化符號,訴說中華千年歷史,彰顯非凡文化底蘊。館內將展出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主題的大型多媒體動態(tài)影像,數(shù)字化呈現(xiàn)世界最早的“農業(yè)百科全書”《耕織圖》,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都江堰和穿越千年的農業(yè)瑰寶?;~塘盡顯澤被千秋的生態(tài)智慧,照見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和賡續(xù)傳承。
二是踐行新發(fā)展理念,展示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中國實踐”。廈門筼筜湖“從魚蝦絕跡到白鷺歸來”的宜人生態(tài),湖南十八洞村和黔東南文旅與生態(tài)融合發(fā)展的盎然生機,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的生態(tài)修復,塞罕壩荒漠變綠洲的人間奇跡,以及國家公園自然生態(tài)原真性、完整性的有效保護,詮釋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發(fā)展理念,向世界講述一個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動人故事,展示生態(tài)保護與社會發(fā)展協(xié)調共進的美麗中國。
三是匯聚科技動能,貢獻經濟社會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中國方案”。“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在天宮空間站與觀眾視頻交互;“蛟龍?zhí)?rdquo;體驗艙中,“載人深潛英雄”唐嘉陵下潛至7062米拍攝到的珍貴影像清晰可見;八網融合的智慧城市沙盤解鎖城市未來之鑰;AI大模型邀請中國文化中最受歡迎的神話人物與觀眾多語種品古論今、寫詩作畫;嫦娥六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xiàn)月球背面采樣返回,昭示著中國航天再創(chuàng)歷史。“生生不息”展區(qū)呈現(xiàn)了中國以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為應對全球挑戰(zhàn)、增進人類福祉做出的不懈努力與生動實踐。
四是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交流,為推動中外文明互鑒做出“中國貢獻”。中國30個省區(qū)市和深圳市、相關部委、眾多國內領軍企業(yè)和機構,將在中國館舉辦非遺展演、文旅推介、學術交流和經貿論壇等活動,為各國觀眾帶來系列具有國際水平、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別樣體驗。中國館將與150多個參展國的自建館、聯(lián)合館以及世博會主題館、企業(yè)館等開展館際交流,生動鮮活地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看到真實美好、可愛可敬的中國。
世博會被譽為人類文明的百花園。我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展出184天的中國館一定會成功、精彩、難忘!我們期待,中國館為以綠色發(fā)展、守護藍色星球、構想煥發(fā)生機的未來社會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百聞不如一見,歡迎廣大媒體朋友們屆時走進中國館,親身體驗并宣傳報道中國館。謝謝大家!
孫曉:
下面歡迎大家提問。按照慣例,提問前請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總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 記者
大家對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展陳布展很感興趣。請問這次展陳布展有什么特色和亮點?剛才提到月壤將是中國館重要展項,能否跟大家分享更詳細信息。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展陳是世博會各國家館集中展示、多維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在中國館籌建過程中,我們組織建筑、工美、影視、藝術等多領域頂級大師、著名專家組成國家級策展團隊,深入調研、實地踏勘、反復研討、全面論證,充分吸納籌辦機制成員單位意見建議,集思廣益開展展陳方案設計,高水平完成展陳布展,力求各國觀眾在中國館共沐中華民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之美,親歷新時代中國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貢獻,讀懂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的歷史智慧、文化自信和邏輯必然。
一是主題主線突出。中國館聚焦主題,各國觀眾依次通過“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個篇章,穿越道法自然、萬物并育的古老文明,走進綠水青山、崇尚自然的今日中國,共繪綠色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社會。從建筑外觀到內部設計,從實物展項到主題影片,從生態(tài)案例到未來科技,中國館將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的主線貫穿始終,向全球觀眾闡釋中國人質樸而深邃的生態(tài)觀及“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
二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中國館注重打造貫通古今的觀展體驗,為觀眾追溯歷史之源,探尋未來之跡。遙望著屏幕上中國航天員從天宮空間站拍攝的蔚藍星球,舞動千年的敦煌飛天照見嫦娥六號月背采樣的珍貴瞬間;清代畫家繪制的《海錯圖》中豐富神秘的海洋生物畫卷映襯著中國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潛蛟龍”,盡顯現(xiàn)代科技與傳統(tǒng)文化的美學融合,滿溢中式浪漫。
三是展示手段多元。中國館展陳突出沉浸式、互動性、體驗感。大量互動裝置和數(shù)字化科技讓展品“活起來”,觀眾可以全角度細致欣賞珍貴展項的精湛工藝,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歷史敘事。AI技術讓展項“動起來”,觀眾手持互動書簽掃描打卡,生成實時山水意像,留下專屬精彩畫面,體會可感可知的“共繪桃花源”。十余個外型萌趣的便攜式智能機器人隨著高山流水的悠揚琴韻翩翩起舞,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Walker 行者”將在中國館南廣場與觀眾親密互動,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將為館內外觀眾帶去生趣與歡樂。
四是人文情懷濃郁。主題影片以《中國人的十二時辰》為線索,展示不同地域、民族、年齡、職業(yè)的普通人辛勤工作、休憩娛樂的一天,串聯(lián)起瑰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以萬家燈火的溫馨日常勾勒出國泰民安、生機盎然,表達人們樸素而真切的情感及心中的詩意和遠方。90后女生李子柒繼續(xù)借助她的鏡頭將珍貴的非遺瑰寶逐一拾起,匠心作筆、田園為墨,讓充滿詩意的東方美學在中國館“綠水青山”展區(qū)璀璨綻放;94歲高齡的一代工藝美術大師常沙娜先生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將絢爛千年的敦煌藝術神韻融入二十四節(jié)氣循環(huán)往復的自然律動,為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表達增添了時代新質。
剛才您提到月壤,這是中國館向本屆世博會和全球世博觀眾呈現(xiàn)的最珍貴展品。在中國國家航天局大力支持下,我們將在“生生不息”展區(qū)展示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樣品,這將是歷史上首次實現(xiàn)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樣品的零距離對比展示。全球觀眾在中國館可通過透鏡裝置觀察月壤獨特結構和兩者細微差異,分享人類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喜悅。中國圍繞月壤的科學研究及國際合作,刷新了人類對月球的認知,在逐夢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書就濃墨重彩的篇章。
東方衛(wèi)視 記者
近幾屆世博會上中國館通過展館本身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比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東方之冠”、迪拜世博會中國館的“華夏之光”,都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請介紹一下本屆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建筑的主要設計理念和亮點?
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部(國展局和世博會事務辦公室)部長鄔勝榮:
正如您所說,中國館建筑本身就是大阪世博會一大看點,一經亮相即大放異彩、驚艷世界、好評不斷。
從造型外觀看,中國館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絕倫的展品。中國館取形于中國傳統(tǒng)的書簡長卷,是一座綿延展開的中華書簡為外觀的竹黃色建筑,讓觀眾一眼就能感受到強烈的中國元素和濃郁的文化氣息。中國館雙曲面屋頂造型精巧,外立面竹簡肌理溫潤華美,以金、篆、隸、行、楷5種字體鐫刻119句漢字詩詞名篇。館前以篆書石鼓文撰寫醒目“中國”標識,館內延續(xù)書簡長卷,自然采光的開放式序廳與光庭、無柱展廳錯落相嵌,與館前“墨池竹林”的園林景觀渾然一體。觀眾步入這一壯美書卷,將體驗到“天人合一”的綠色發(fā)展理念和“人在畫中游”的中華傳統(tǒng)美學意境。
從設計理念看,中國館把綠色可持續(xù)作為核心理念。竹子是中華文明的代表性元素,也是可再生的低碳環(huán)保建筑材料。中國館從設計選材到施工運營,都堅持綠色低碳,建筑主體以竹材與鋼結構結合,墻體選用國內新型低碳固碳竹質產品,主體鋼結構、竹簡板內外墻、屋面陽光板等裝配式、輕量化材料有效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同時,積極推行廢棄物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這些舉措不僅呼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還闡釋了綠色生態(tài)環(huán)保的中國理念。
從建設技術看,中國館是建筑領域新質生產力應用的一次集中體現(xiàn)。中國館應用了我國多項走在世界前列的建筑理念和技術,比如采用可逆化的裝配式設計方式,主體鋼結構1000余噸,竹簡外墻、屋面陽光板等重要工程的構件材料3700余件,全部采用在國內采購預制生產、以“集裝箱+散貨船”方式分批運輸至施工現(xiàn)場裝配式安裝。創(chuàng)新數(shù)字化智慧管理模式,專項研發(fā)了智慧建造管理平臺,采用跨境遠程數(shù)字可視化輔助技術進行項目管理,既有力提升了中國館項目建設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控性,也全面展現(xiàn)了中國制造的“智慧”與實力。
從籌辦工作看,中國館建設過程本身就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實踐。中國館是大阪世博園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大型外國自建館。自2024年2月2日開工以來,中國貿促會在外交部、自然資源部、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林草局以及我駐日本大使館、駐大阪總領館等各方支持下,會同全過程咨詢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加快推進建筑與展陳設計、工程項目管理等,協(xié)調建筑工程總承包、展陳實施、音視頻制作等相關單位,克服諸多困難,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推進中國館項目建設和展陳施工,成為目前率先通過各項許可驗收的外國大型自建館,建出了“中國速度”、展現(xiàn)了“中國質量”、樹立了“中國品牌”,為大阪世博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中國印記”。4月13日大阪世博會正式開園之際,中國館將如期精彩亮相。下一步,我們將與各方緊密協(xié)作,全力把中國館運營好,使之成為大阪世博會最靚麗的“中國名片”。
CGTN 記者
據(jù)了解,大阪世博會期間中國館將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部(國展局和世博會事務辦公室)部長鄔勝榮:
感謝您的提問。世博會提供了一個深化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的良好平臺。我們將以中國館為平臺,舉辦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各類活動,促進中外友好交流,深化互利共贏合作,讓世界看到一個新時代欣欣向榮、自信開放的中國。
一是我們將隆重舉辦中國館開館儀式、中國國家館日等重大活動。4月13日,中國館將舉辦開館儀式,這將是大阪世博會首批正式投入運營的外國大型自建館,國際展覽局、中日政商界和中國館參建方代表將齊聚一堂,見證中國館正式對外運營。開館當天,我們將上演中日友好紀念舞劇《朱鹮》和傳統(tǒng)舞獅表演,將我們對和平友好的真誠期盼轉化為人文交流的生動實踐。我們將于7月11日隆重舉辦中國國家館日活動,邀請中日兩國領導人和各方代表人士出席。值得一提的是,7月11日也是中國航海日,是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架起與世界友誼橋梁的紀念日,我們在這一天舉辦國家館日活動,旨在表明我們加強與各國人民友好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愿望和責任擔當。館日期間,我們特別邀請陜西省精心打造一場以“華彩中國·共繪未來”為主題的大型文藝演出,以“世界語境下的中式文化審美藝術表達”為演出藝術創(chuàng)作基調,運用音樂、舞蹈、戲曲、書法、武術、雜技、非遺等表演形式,讓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在大阪世博會舞臺精彩綻放。
二是我們將精心指導各省區(qū)市辦好主題周、主題日等活動。本屆世博會將有30個省區(qū)市和深圳市在中國館舉辦活動,為歷屆海外世博會中國館之最。各省區(qū)市主動謀劃和融入世博會,積極借助世博會“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發(fā)展”的平臺,展示本地區(qū)優(yōu)秀文化、自然風光、科技成果、經貿發(fā)展、特色產品等,進一步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地方高水平對外開放。比如,有的省份將舉辦“童心向世博·創(chuàng)想美好未來”兒童畫作品征集活動;有的將和日本友好城市聯(lián)手舉辦慶?;顒?;有的將舉辦中日書法交流會,邀請中日書法家現(xiàn)場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有的將舉辦中日科技創(chuàng)新合作交流活動;有的將舉辦以“低碳生活 綠色發(fā)展”為主題的圖片展。同時,川劇變臉、敦煌演出、荊楚編鐘演奏、甘肅道情皮影、安徽鐵畫鍛制技藝、海南少數(shù)民族歌舞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表演也將走進日本。相信,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受到日本各界和各國觀眾的喜愛。
三是我們將支持并指導各有關單位和企業(yè)在中國館舉辦各類專場活動。世博會是各國人民相聚相知、相互交流、增進友誼的盛會。國內很多部門和優(yōu)秀企業(yè)積極依托中國館舉辦文化、科技、經貿專場交流活動。比如,有的將舉辦精品圖書展和“閱讀中國”文化交流系列活動,集中展示一批展現(xiàn)中國精神、反映時代氣象和科技進步的優(yōu)秀出版物。有的將舉辦“二十四節(jié)氣文化推廣交流活動”,通過多語種圖書、期刊、視頻、社交媒體融合創(chuàng)新,打造國際文化傳播品牌。有的將展示企業(yè)傳承百年的獨特生產工藝,講述中國優(yōu)秀民族品牌融入世界的故事。有的將發(fā)布企業(yè)在大模型技術領域最新科技成果,助力全球貿易和文化交流。此外,還有很多日本朋友也將到中國館開展文化、藝術等各領域多層次交流,共同譜寫兩國人民友好合作新篇章。總之,大阪世博會中國館是一個人文交流的平臺、經貿合作的平臺、深化友誼的平臺,開放的中國館熱忱歡迎各方前來參觀交流。
經濟日報 記者
中日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在多個領域有著廣泛交流合作。請問中國參展日本大阪世博會,將如何促進兩國加強人文交流、夯實友好基礎?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館政府總代表李慶霜:
感謝您的提問。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同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秘魯利馬舉行會晤,指出中日兩國關系具有超越雙邊的重要意義,為雙邊關系發(fā)展作出戰(zhàn)略引領。在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第二次會議和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中日雙方達成的重要共識中,明確提出“中方支持日方舉辦大阪世博會”、要“將大阪世博會打造成為兩國人民交流與友誼的平臺”。
中國貿促會積極落實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在中國館全面融入中日友好元素。中國館內,一組名為“青山明月”的木雕作品,刻畫了中日綿延2000多年友好交往歷史中的代表人物、經典場景和感人瞬間,昭示中日各界人士從交融互鑒的歷史積淀中汲取智慧,在共通的文化價值中挖掘動能,繼續(xù)求同存異,面向未來。世博期間,中國省區(qū)市代表團、企業(yè)、機構、媒體、智庫將在園區(qū)內外與日方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旅、經貿交流互動。60多對友好城市將以世博為契機,繼續(xù)深化互利合作。我們相信,中國館將成為中日加強地方交流,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推動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讓越來越多的兩國民眾相互走近,讓中日關系更有溫度、更暖人心。
日本時事社 記者
中國此次在大阪世博會進行大規(guī)模展出,原因是什么?中方在哪些方面抱有期待?
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部(國展局和世博會事務辦公室)部長鄔勝榮:
謝謝你的提問。中國高度重視參加國展局和世博會工作。經中國政府批準,自1982年以來,中國貿促會先后16次組織中國館參加在海外舉辦的世博會,并成功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向世人呈現(xiàn)了一個日益開放和絢麗多彩的中國。國際展覽局曾授予中國貿促會國展局獎金質獎章,高度評價中國為世博事業(yè)作出的突出貢獻。
經批準,中國貿促會積極組織中國館參展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統(tǒng)籌各方力量,扎實推進中國館各項籌辦工作。我們希望,通過中國館的展示,讓世界更深入地了解真實美好、可愛可敬的中國,也期待在世博舞臺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加強交流互動,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合作,為中日兩國友好交流、互利合作作出積極的貢獻。謝謝。
孫曉:
今天的新聞發(fā)布會到此結束,感謝媒體朋友們對大阪世博會中國館的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