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顯著,勞動人口短缺成為社會發(fā)展一大隱患。香港特區(qū)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接受專訪時表示,中高齡人口及婦女仍是本地勞工的重要組成部分,須通過育兒配套、再培訓等方式釋放婦女勞動力。
特區(qū)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香港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由1991年63.5%下降至去年的59.4%,女性勞動人口的參與率大致呈上升趨勢,由1991年的47.9%升至去年的54.2%。
孫玉菡指出,“香港整體勞動人口已到頂點且呈下滑趨勢?!?與內地“五險一金”保到老不同,香港退休后強積金一次性取出,給一些長者帶來不確定性,很多長者愿意在退休后再找一份工作維持生計。香港許多基層工作,如出租車司機、保安等,都是年齡較大的長者在職。
孫玉菡解釋,盡管本地勞工短缺,但勞動市場主體一定還是本地勞工。香港已經是比較老齡化的社會,約20%的人口是65歲以上長者,加之本地勞動市場比較緊張,因此需要很多中高齡人口投入市場工作。
安享晚年是中國人的傳統。但孫玉菡認為,要是工作有意義,長者愿意工作,應該鼓勵他們;這不只是收入問題,還能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生活是很有意義的。
因此,勞工處會提供津貼讓雇主愿意聘請年齡較大但還有工作能力的人。
另外,孫玉菡認為,香港還可以在釋放婦女勞動力方面發(fā)力,解決勞工短缺問題。
在接觸基層的過程中,孫玉菡發(fā)現,有些婦女希望并愿意投入到勞工市場,但因為家有小朋友要照顧,無法兩頭兼顧。勞工及福利局正籌備提供更多兒童暫托中心,讓兒童有被好好照顧的空間,婦女也可以投入勞工市場。
考慮到很多婦女因技術不足,無法擇業(yè)。雇員再培訓局還會提供專門的培訓課程,讓她們有能力進入市場。孫玉菡分享:“有學員很興奮跟我講,本以為人到中年不會再有自己的事業(yè),沒想到又擁有二次就業(yè)的機會,很高興?!?/span>
為鼓勵更多婦女投入勞動市場,在職場中,香港法定產假已在去年加至14周,比原來多出4周的開支則由特區(qū)政府承擔。
面對勞工短缺與失業(yè)率并存問題,孫玉菡指出,特區(qū)政府通過雇員再培訓局,每年資助大約14萬人次,以解決勞工錯配問題,亦令中途轉行業(yè)者有專業(yè)基礎?!拔覀兿M粏卧趧趧邮袌鎏峁└鄭徫?,在專業(yè)培訓,資歷匹配上也要做好工作?!?/span>
孫玉菡強調,除本地勞工外,如果某些方面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將想辦法更進取的面向世界吸引人才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