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9月22日電】日本政府和央行22日為阻止日元急速貶值,采取了買進日元賣出美元的干預匯市措施。買進日元是1998年6月17日以來,時隔約24年零3個月實施。包括為糾正日元升值而拋售日元的介入在內,則是2011年11月4日后首次干預。美聯(lián)儲(FRB)21日決定大幅升息,日本央行22日鑒于決定維持大規(guī)模貨幣寬松政策后外匯市場上日元匯率一度跌破1美元兌145.5日元,決定干預。
據多家大型金融機構稱,實施干預后,日元匯率一度急速升至1美元兌140.70日元附近。
干預匯市是2012年第二屆安倍政府上臺后自民和公明兩黨重掌政權以來的首次。預計繼續(xù)大幅加息的美國和日本的利率差擴大將維持一段時間,有觀點認為遏制日元貶值的效果將是暫時的。
近來日元貶值的背后原因是日美貨幣政策的差異。美聯(lián)儲為遏制物價上漲在推進升息,而日本央行維持大規(guī)模貨幣寬松并將利率控制在很低水平,因此市場上出售日元購入有望獲得較高收益率的美元的動向加速。今年以來,從年初的1美元兌115日元左右持續(xù)走向日元貶值。
干預匯率是政府買賣巨額貨幣試圖糾正行情的非常手段。東日本大地震后的2011年日元加速升值,政府從3月到11月斷續(xù)拋售日元購入美元進行干預。另一方面,據稱需要外匯儲備的買入日元的干預比出售日元更難實施,因此在銀行不良債權問題導致經濟低迷的1998年6月后便不再實施。